云贵总督李侍尧挪用、勒索银两,两淮盐政高恒挪用、受贿银两,都是金额巨大,完全够得上死刑标准。大臣们建议将李侍尧从重处理,斩首示众。但是,乾隆念李侍尧效力多年、征战四方,办的差使、进贡的贡品都不错,于是驳回判决,让大臣们“再行商议”。有大臣心领神会,认为李侍尧“勤劳久著”,建议“秋后处决”。乾隆欣然同意,将李侍尧缓期执行,后来又让他戴罪立功。李侍尧很快就做回了总督。而高恒是名门之后、乾隆的大舅子,他案发后求情的人很多。乾隆却大义灭亲,将高恒斩首示众,抄没家产。同样的罪行,为什么一个善终一个惨死呢?因为李侍尧贪污、勒索钱财的罪行,乾隆没有体会,在他看来仅仅是一纸描述而已;而李侍尧的老实听话,认真办事,乾隆却是深有感受的。至于高恒,他在办理乾隆南巡事的时候挪用了“交官项内巨银”,事情牵涉到乾隆本人,让皇权尊严受到了损害。乾隆要杀高恒,免得人们继续联想、引申下去。还有,高恒自恃是皇亲国戚,在江南以为皇帝办事为名谋取私利,让乾隆有被利用、当冤大头的感觉。
高恒的儿子、叶尔羌办事大臣高朴,奴役三千百姓开采玉石,销售获利,被当地百姓告发。按说,高朴的罪行和涉案金额动辄几十万两、上百万两银子的封疆大吏相比,算是小的,但乾隆迅速命令将高朴就地正法,而且还要召集百姓公开行刑。因为乾隆发现,高朴进贡的玉石质量远远比不上在高家查获的玉石。“高朴这小子,竟然把好东西藏在家里,不给我!”乾隆恨得牙痒痒,接到高朴伏法的奏折后亲笔批了一句:“着实便宜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