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他怀着感激与景慕的心情辞别了冯雪峰。
同年4、5月骆宾基去皖南之前,第二次来到神坛村,向冯雪峰辞行。冯雪峰知道他的决定后,沉思片刻后告诉他,能去实地观察、体验自然是好的,因为文学只能来源于生活!不过,真要到军队里,也恐怕难以静下心来从事写作,大约还得回来再写。这是冯雪峰在他行前给他的建议。
这一年初冬,从皖南新四军处回来,失掉了组织关系的骆宾基又到义乌乡下神坛村,这是他第三次,也是在浙东时期最后一次登门拜访冯雪峰。
冯雪峰完全理解这年轻战友的苦衷,片刻的沉思之后,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失去了组织关系,这当然很不好,但是,要相信这一点:只要不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宗旨,这个问题迟早是可以解决的!这一带既然已经不好待,不如就去桂林,到了那里你可以找到党,找到文艺界的战友们,那时,再努力于创作吧!”在迷茫的时刻,冯雪峰再一次为骆宾基指明了方向。于是,骆宾基带着一口不很大的旧皮箱,里面仅仅放着六年前母亲给他的那条俄国毛毯,还有几本鲁迅的作品集和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带着冯雪峰赠给他的八十块大洋,离开浙东,踏上了去西南大后方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