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马夫对我解释了先前管家所说的“重新漆大门”的真正含义。原来北京有一种风俗,在类似这样的事件中,肇事者一定要出钱将受害者家的大门漆刷一新,来表示公开的赔礼道歉,收回前恶。所以,马夫便买了油漆,请来漆工,将管家家里的大门漆刷一新。这样,便平息了众人的怨气,也洗刷和恢复了被侮辱的尊严和受损伤的荣誉。
我吩咐马夫,将剩余的六十分钱,还给伙夫。
天生的生意人
中国不像美国那样,有着鲜明的、永恒的阶级差别,也没有等级制度。一般情况下,中国人根据所从事的职业来划分等级、评定流派品行。在这一分类方式下,中国人被归入他们所熟知的士、农、工、商这些范畴之内。中国人对不同职业的看法与评价,很容易通过这一由高到底的排序方式看出来。西方社会同中国的士、农、工、商一一对应的阶层分别是学者、农场主(农夫)、手工业者(工人)和商人。
乍一看上去,中国的这种分类方式或许具有哲理思辨的色彩。与身体相比,大脑更为重要,因而学者们被列在社会各阶层之首,高高在上;农民次之,因为唯有这群人可以“无中生有”,各种建设都离不开他们所创造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尽管事实上其他人也能够代替他们的角色;手工业者(工人)侥幸没有排在最末的位置上,因为他们还可以运用自己的头脑与双手,加工或改造原始材料或半成品,满足人们各类需求,这样一来,产品的使用价值也得到了提高;而既不能生产,又无法给任何产品增值或提高其使用价值的商人理所应当地被排在了最末的位置。他们仅仅是利用他人的劳动产品与人们的各种需要,充当交换的媒介而已。无论这些观点正确与否,中国人就是这样看的,“士、农、工、商”这四个字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含义丰富。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归于“士”这一阶层,政府的各级官员同样也属此类;所有的农耕者归于“农”这一类;无论是熟练还是半熟练的手工业者或工人都属于“工”的范畴;而为数众多、形形色色的以经商为业的人则属于第四阶层。